在特克斯草原上,伫立了千年的石人居然穿着“西装”?
亲,请直接看图
穿西装的美女石人
通过仔细观看后发现,特克斯的草原石人不仅真有穿西装的,还有和法国总理奥朗德一样穿大氅的,还有和当今艺术大腕一样,一个大男人留着胡须却戴着耳环的,还有和青春偶像派一样戴头饰、项饰的,更有当今卖萌型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真是让人大感惊讶!
西装又称“西服”“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把有别于中山装,带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
戴头饰的美女石人
西装通常是正式的场合男士着装的首选。西装之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流的西装文化常常被人们打上“有文化、有教养、有绅士风度、有权威感”等标签。西装一直是男性服装王国的宠物,“西装革履”常用来形容文质彬彬的绅士俊男,现在也作为一种衣着款式进入到女性服装的行列,也有人称西装为女人的千变外套。19世纪50年代以前的西装并无固定式样,有的收腰,有的呈直统型;有的左胸开袋,有的无袋。19世纪90年代西装基本定型,并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中国人开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宁波人李来义于1879年在苏州创办的李顺昌西服店。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腾飞,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涌进中国,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于是,一股“西装热”席卷了中华大地。
戴项链的草原石人
琼库什台端红酒杯的石人
西装的起源,传说有三。
传说一,西装的结构源于北欧南下的日尔曼民族服装。当时是西欧渔民穿的,他们终年与海洋为伴,在海里谋生、着装散领、少扣、捕起鱼来才会方便。
传说二,西装源自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它是以男士穿同一面料成套搭配的三件套装,由上衣、背心和裤子组成。在造型上延续了男士礼服的基本形式,属于日常服中的正统装束,使用场合甚为广泛,并从欧洲影响到国际社会,成为世界指导性服装,即国际服。
传说三,“王的草原”--喀拉峻风光秀丽,在公元6世纪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避暑圣地,经常有大批王公贵族前来度假。这里的人最醉心的娱乐是随牧民玩一把姑娘追和叼羊。有一天,外表俊秀、深情腹黑的“高帅富”王公贵族,带着他的好友们,来到喀拉峻,吃了“大队长”羊羔肉,喝了自酿的葡萄美酒。乐于此道的他们分组开始了紧张、刺激的叼羊活动,你拉我扯,几个回合过后,王子明显感觉到自己穿紧领、多扣子的贵族服装很不方便,有时拉力过猛,甚至把扣子也挣脱了。可他看到,剽悍的牧民却行动自如。他仔细观察牧民穿的衣服,发现他们的衣服是敞领、少扣子的。
王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