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裁一种连肩平袖旗袍,其实就是一片式的便服旗袍。
旗袍的大襟必须是遮掩底襟接缝的,这个原则被称为“门襟遮蔽” 门襟掩盖底襟接缝的重合部分叫“掩襟量”
平裁连肩平袖旗袍是没有前后中缝的,那么开襟处就没有掩襟量。
这个掩襟量就要通过“偷襟”来完成。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裁缝们是如何来偷襟的?
第一种:偏经裁法
先折布
然后开始操作
完成裁片的示意图
偏经裁法很显然并不完美,下面我从两方面来论述。
偏经法解决了一片式旗袍的门襟遮蔽问题,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大身的经纱是偏斜的。
(1)首先从意识形态上来讲。
中文中的经和纬在织物范畴内指面料纵横两个方向的纱线,在地理科学中指地球表面的坐标系统,中国文化赋予了经纬很为深远的意义。从面料纵横纹样引申到君子胸中的纵横抱负,从国家民族的治理规划上升到宇宙的伦理秩序,所以在中国人心中这不仅有关礼仪,也关乎气节和命运。所以偏经裁法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2)再从服装结构上讲。
现代服装制版讲究的是“垂直”理论,要求经纱与衣身的前中线平行,衣身纱线不正确会导致扭转或者牵拉。并且,经纬纱倾斜导致了旗袍大身两侧受力不均匀,尤其是开衩部位问题更为明显,很多偏经裁法的旗袍开衩都不能很好地并拢。
(3)领口不对称
小襟领口处拔开,造成左右领口纱线不一致,成品后,左右领口受力也不一样,领子左右跟人体的距离就会产生差别,而且这个差别是随着面料不同而随机的,很难掌握。
第二种:提纬法
上面说了偏经法的处理方法和偏经法的弊端,下面我来说说另外一种处理方法:提纬法
提违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纬纱提上去,从而获得掩襟量。
从搜集的各种资料中得到两种提纬方法。
第一种提纬方法,是直接把大襟侧面往上提获取掩襟量。下面我用图来说明
首先折布,折布方法和偏经法相同
1. 剪开大襟,这时候需要注意大襟位置的确定,因为这个位置要上提,要事先考虑好这个变量。
2.. 上提最上层大襟和最下层小襟侧面,最下层前领口打y字剪口,拔开1cm
3.四层在一起裁剪
这种提纬法的弊端:剪开大襟,上提前片,很容易让大襟的形状变形,特别是薄的丝质面料,变形后很难恢复原来的形状,大襟很容易松垮,操作的时候要十分注意。另外如果面料是横纹,会明显看到纬斜。
第二种提纬方法,是在折布之前就把面料拉成纬斜状态,折好布后,拉回纬斜作为掩襟量,下面是步骤和方法:
1.面料正面朝上,右上角向上拉纬纱,经纱保持直线。前中线与经纱一致,面对面对折面料。
2.在肩平线位置把面料折成四层
3.第一层面料向肩部上提,肩部面料浮出
4.剪开大襟,适当拔开小襟领口,然后裁剪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后片纬纱的偏斜获得的掩襟量。如果是横纹面料后片会有明显的花纹歪斜。
综上所述,无论偏经法还是提纬法,都是有弊端的,有没有一些方法既能保证经纬的垂直又能获得掩襟量?
解决办法
通过工艺的处理,既不偏经、也不提纬、也不拔领口,裁剪古法旗袍。纱向横平竖直,即使是条格面料也丝毫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