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解构主义”,要讲解构主义,就先有结构主义。
要分析解构主义前先讲讲什么是结构主义,应该会比较容易理解。以 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 领衔的结构主义主张,人们的所言所行是受到某些先于个人存在的因素限制,而非完全自主选择。亦即是个体出生不久开始运用与生俱来的一些行为模式对环境做出反应,这反应可视为个体的认知结构。当个体每次遇到某件事物,便用相同认知给予核对、处理,同化新讯息以产生讯息回馈的现存知识。
结构主义重视:关联性、功能性、辩证性、平衡性、内发性、阶段性。
而解构即是对传统“非此即彼”(either/or)的二元逻辑的超越。那么,它是把结构拆解下的零件?
结构主义代表人物:Edward Bradford
“解构主义”=“抗拒理论的理论”
拆毁“形而上学”|被视为故弄玄虚、不严谨、不清晰。
“解构主义”是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希达 Jacque Derrida 所创立的批评学派。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耶鲁学派、Martin Heidegger、Jacque Derrida、Paul de Man、Harold Bloom,Geoffrey Hartman、Georges Bataille、J.Hillis Miller等人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Haroldbloom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Jacque Derrida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J hillis miller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Martin Heidegger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Geoffrey Hartman
比结构主义反叛的它,是有关:
“逾越”( transgression )、“耗费” (expenditure)、“过度”(excess)、“异质”(heterogenleity)等字眼。
简单而言,“解构”指对结构分裂和分解,但结果又产生新的结构。特点是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影响范围涉及多个领域。有建筑,文学,艺术等。解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后结构主义”。解构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去看一个文本中的二元对立。
比如说,男与女、同性恋与异性恋,呈现这两个对立的面向事实上是流动与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因此,这些分类实际上不是以任何固定或绝对的形式存在着的。
但解构主义在学术界极具争议性。在学术界中,它被指控为虚无主义、寄生性太重以及太过疯狂。
文学应用上的例子:
Paul de Man 德曼,以这样的论述说明文学语言如何自我摧毁,“一切语言根深蒂固地都是隐喻式的,都是借由比喻与表喻发挥作用;认为任何语言在字面上是真实的看法是错的。哲学、法律、政治理论的著作和诗一样,都是依赖隐喻,所以都只是虚构。因为隐喻在本质上『没有根据』,只是一组符号取代另一组符号,所以就在语言上显得极具说服力,语言会流露其虚构与武断的天性”
哲学应用上的例子:
在此一重视个人自我的时代里,Georges Bataille 指出唯有死亡和性具有逾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界限,和异己他者融和成一体的“沟通”能力。 虽说死亡与性是人类长久以来的两大禁忌,人们对两者其实是存着某种既惧又爱的矛盾。当大多数人畏惧、忌讳却也有不少人对死亡有所期许,视为某种解脱。同样地,人们对性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矛盾更是众所皆知。
解构是不是过度强调尊重个人独特性,而缺乏共识的追求?
我们看看时装的表现手法。
Deconstruction 在时装上可以分为“解构概念”与“服饰本身”两种,前者重理念,后者则重实质的造工技巧,都是规整的文本结构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稳固的中心,也不存在一个终极不变的意义。
重点:
1、解构服装用倾斜倒转、弯曲波浪等表现手法。
2、巧妙改变或者转移原有的结构。
3、力求避免常见、完整、对称的结构。
川久保玲
三宅一生
“解构主义”的代表三宅一生以其“无结构”设计著名,采用直线式、不贴身道、建筑性的裁剪。有时甚至好像直接把毯子披在 MODEL 身上,毫无时尚界长期以来的固有的结构可言。
Rick Owens 的设计一直受到外界的评论和争议,欣赏他的人会喜欢他的大胆创意,不喜欢的人则为他贴着“黑暗,不拘一格,搏出位”的标签。
Rick Owens
Rick Owens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亦被称为解构大师。 Martin Margiela 一向以解构及重组衣服的技术而闻名,他锐利的目光能看穿衣服的构造及布料的特性。
MMM
MMM
当然也少不了 COMME des 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