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布,
我们已经熟悉到,
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
或许我们应该深入生活,
这样再重新审视它的时候
才会惊觉,它是这般美好。
说到关于美食的纪录片
我们会第一时间想到《舌尖上的中国》
那么说到关于衣服的纪录片
你会想到什么呢
央视纪录片《布衣中国》
讲述了春绸冬棉和岁月冷暖的故事,
每一集都描绘精耕细作和霓裳斑斓的画卷,
它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服装文化魅力和温暖基调。
整部纪录片分为了《浑然天成》、《款款生情》
《坎坷出色》、《百变一身》、《手工之魅》
五集来讲述中国人对于布衣的温暖情结。
分别从质材获取、款式流变、
色彩印染、创意设计、
制作生产5方面向人们讲述了
布在中国服装文化历史上书写的故事。
上下穿越,南北牵挂,
剥茧中国服装的生成
以及服装背后的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
第一集 浑然天成
讲述了传统服装材料的获取过程,
包括棉、丝、革、毛等
摄制组深入森林、草原、湖泊,
拍摄最原生态的服装原料产地。
一株植物或者一匹动物,
都是服装材料的来源
这是一种索取,也是一种给予,
万物从大自然中来,最终回到大自然去
而人类向其在索取的同时
更要学会感恩与敬畏
第二集 款款生情
主讲中山装、汉服、复古布衣、旗袍等
充满了中国元素与记忆的服装款式设计。
便服的衣襟,连缀着民生;
正装的领袖,包裹着文化。
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身份仪表,东方气度。
按照个体的意愿装扮自己,是真正的自由
然而战争让人衣不蔽体,
“革命”又倡导穿着一统,
文化的多样性应该流淌在一个民族的千万件衣服上
第三集 坎坷出色
主讲服装的色彩,
青花、蜀锦、云锦、
台湾花布和边疆少数民族服装
包含着浓郁的色彩美学内涵。
中国服装的色彩,
一直被各种社会等级所束缚。
封建官宦穿正色,平民着间色
辛亥革命推翻了这一切,
以上海为中心的民国服饰,
开始比肩国际潮流,
但又在抗战的硝烟里灰头土脸。
1980年代,禁忌破除,
爱美之心,满街流淌。
从个性的张扬寻找出色,
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的时尚,
中国人一直不缺智慧和向往
缤纷的服装颜色表达着皮肤上的自由。
第四集 百变一身
中国人的服装设计,
外显的是面子,支撑的是里子。
母亲手中的针线,
在多少个灯火阑珊的夜晚,
忙碌又细密地交织着,
才成为了那件保暖防寒的身上衣。
近现代,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符号,
中国设计师在亦步亦趋地模仿西方之后,
开始自我革新,中国风应运而生。
他们努力将中国的文化精神与世界时装相结合,
将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时装之中。
自然为万物设计了万般美丽,
人在设计中回返心灵的自然。
一位致力于恢复中国传统手工嫁衣的设计师,
坚持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手艺,
坚守着传统正式礼服的信仰。
第五集 手工之魅
当时装的流水线,
已经辐射为服装的中国制造,
但仍有手工缝纫存活于偏远乡镇和大都市的阁楼,
以针线、熨斗、剪刀、卷尺,
丈量着黄昏里的匠人手艺和精神。
服装技艺的传承,
不仅仅只是为了某项技术后继有人,
而是一份感情的延续。
当服装的手工技艺者接受了顾客的要求,
便是接受了服装上所寄托的那一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