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生产基地外移;印度、缅甸等东南亚代替中国成为新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国是近两年来讨论最多的话题。无可否认,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年消失,劳动力成本确实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但是,在铺天盖地的恐慌论调下,人们似乎都忘记了近年来中国制造悄然发生的改变。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中国制造2025,中国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是中国制造升级的核心路径,而早在十几年前,产能过剩理论就已经开始甚嚣尘上。
而这里的产能过剩并不是说我们的生产能力有多么的强大,而是只求量忽略质的生产让中国制造陷入了一种窘境:质量过硬的产品很少,瑕疵品充斥整个市场。
因此,此后的近10多年时间中,中国制造开始了“含金量”的锤炼。
根据国家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家具产品对外出口总量居世界首位。这也从侧面印证世界市场对于中国家居产品生产能力的认可。
对于家居企业而言,产品的生产不仅仅是生产能力的考量,更是对于工艺水准的要求、科技元素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于是对产品市场发展的趋势判断与引领。仅仅衡量生产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生产能力更多的是生产与创造的加权。如果用最直接体现工业生产的代工来表达,就是OEM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ODM开始成为主流。
10月8日,在工业富联(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601138.SH)登陆A股的第四个月后,公司股价跌破发行价13.77元,市值回落至2702亿元,较高点5193亿元缩水超过47%。
据此,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