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世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底蕴,其几百年来不断推陈出新的技艺与创新更是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于是我们将那些钟表里面五花八门的专用词汇与有趣知识做了一个大集合,希望您在赏表玩表的同时,亦能有所收获。
避震器
▲Incabloc
▲Kif
手表中的避震器,顾名思义,就是机芯内为了避免细小部件在震动冲击下受损而设计的将震动缓冲掉的机构。该机构自诞生之日起,数得上名号的设计就有二三十余种。但,与设计数量相反的,是避震器的位置与原理的基本相似。位置方面,最常见的就是安装在摆轮轴承上;原理是通过弹簧装置使宝石轴承与齿轮轴尖由硬接触变为软接触,从而给轴尖相应的弹性空间以防止摆轮轴尖因外部震动而产生断裂或变形的情况。
其后,随着时代发展,避震器的设计数量经历了一个不断“精简”的过程。时至今日,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应该是Incabloc和Kif两种。关于这两种避震器的区别,有一种说法是Incabloc的簧片相对较粗,能承担的冲量更大,而Kif则是对细微振动的调节性较好。但对于普通表迷来说,Incabloc和Kif最显著的区别应该是在簧片的造型上。Incabloc的造型为马蹄形,而Kif避震器簧片的造型则像蝎子的两个前臂般弯曲后合拢。这,也是区分Incabloc和Kif最便捷的方式。
Jewels 宝石数
夹板上的“Jewels”字样
是不是代表着机芯中有钻石?
Jewels,中文译为宝石。之于钟表机芯上,确实曾经有一段时间表示的是机芯中有多少以天然宝石为材料制得的宝石轴承,“17 Jewels”就意味着机芯里真的有17颗天然宝石。宝石的种类也不局限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都有。但,这是几百年之前的事情了。
上述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人造宝石的诞生。以Al2O3为原料制得的人造宝石的耐磨性不逊于天然宝石,再加上使用成本的天差地别。人造宝石,或者说,人造红宝石,很快就取代了天然宝石成为了机芯中宝石轴承的主要材料。
时至今日,虽然机芯的夹板上依旧能看到“Jewels”的字样,也市场能听到某机芯17钻的叫法。但是,无论是“Jewels”还是“钻”,所指的都是以Al2O3为原料,以Cr2O8为着色剂制得的人造红宝石。
C
垂直离合
与汽车中离合器的作用相似,计时机芯中离合器的作用在于使发条输出的动力传送至计时系统,从而开启计时功能。其中,垂直离合,顾名思义,就是将计时秒轮安置在走时秒轮的正上方,形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结构,两者之间设有钳夹以起到控制走时轮系与计时轮系结合与分离的作用。
碰到一款计时机芯时,要判断其是否为垂直离合,最简单的方法在于看中心秒轮上是否叠有一个异型钢件,若有,或者说整个计时机芯的布局看上去非常“简陋”,则其为垂直离合。这种略显简陋的视觉,正是垂直离合的缺点之一。除此之外,垂直离合还有机芯较厚、按压所需外部力量较大等缺点。但其优势也非常明显,即启停稳定、耐用等。
E
鹅颈式微调
鹅颈微调,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形似天鹅颈部的框架将快慢针包围起来的微调装置。功能上来说,与快慢针之于手表走时精度的原理相同,都是通过收放游丝的工作长度来实现手表走时精度的调校,但在具体调校方式上有所不同。简单来说,鹅颈微调是通过与快慢针接触的定位螺钉来完成微调的。如此做法相比直接拨动快慢针,理论上说更便于定量且能在完成调校后固定快慢针。
除了功能上的区分,鹅颈微调最大的优势或许表现在视觉效果上。经过精细打磨后宛若鹅颈造型的回绕框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再加上摆夹板的雕刻装饰,无疑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机芯的美观性。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鹅颈微调是一类微调装置的统称,并不是某品牌的专属,不同钟表品牌所用的鹅颈微调在造型上也不尽相同。
F
发条
发条是手表的动力源泉,指的是盘绕在发条盒内的“片状弹簧”。材质方面,早先为碳素钢,如今常见的为Nivaflex合金。但无论何种,在手表中的工作原理大同小异,简单来说就是上链时发条轴顺时针转动并利用发条轴上的钩子卷紧发条,以此“储存能量”。随后,弹性力促使发条放松,这一步可以理解为之前储存的能量的释放过程。但因为发条轴已止逆,所以发条只能通过外钩带动发条盒旋转来释放能量,而发条盒的旋转自然也会带动后续啮合齿轮的运转,直至发条贴于发条盒盒壁上。
由上可知,动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条的工作圈数。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发条的工作圈数与发条的长度并不一直是正比关系,其有一个上限的存在。这是很好理解的一点,过长的发条虽然乍看之下能使得盘绕的总圈数增加,但同时也会减少发条盒内发条放松的空间。所以,单纯地延长发条以增加手表动储时间的方法,是有一个阈值的。毕竟对于机芯来说,发条盒不可能无限大。
就仅有的长动力手表来看,朗格Lange 31无疑是通过增加发条长度来实现长动力的代表性作品,它的动力储存达到了惊人的31天。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两根长达1.85米的发条,单根长度已是普通手表发条的10倍左右。更遑论,Lange 31在串联的两个发条盒中均使用如此长的发条。
当然,两根1.85米长度的发条理论上存在着诸如上链扭矩过大、动力输出不稳等问题。但这两项问题都被朗格妥善解决,前者通过外部工具予以上链,后者则是通过恒动力装置来确保动力平稳输出至擒纵系统。
夹板与主夹板
夹板,这个最初常以黄铜为材质打造而成的部件,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决定机芯性能的关键所在,常被人分为主夹板与其他夹板两类。其中,其他夹板在机芯中的作用相当于人体中的骨架,即位于机芯零部件上方并起到固定作用。因所处位置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称呼,例如固定摆轮游丝的夹板名为摆夹板。且,各家钟表品牌对于旗下机芯中夹板的形状与打磨装饰也有着不同的诠释,甚至于许多夹板形状有着非常明显的标识性。以至于,如今机芯夹板的形状及其上的打磨装饰,也成为了衡量一款腕表是否美观的标准之一。
主夹板,又名基板,可以说是夹板类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所有零部件拆下之后的那块底板,正反两面均起到装载机芯零部件的作用。且,主夹板在生产层面上,对于加工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孔径与凹槽深浅的加工精度据悉至少也要达到百分之一毫米甚至是千分之一毫米。
L
螺钉
摆轮上的螺钉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为平均摆轮的重量分布,也就是所谓的配重。要知道,在双金属摆轮的那个年代,因为加工精度的限制所以无法实现摆轮重量的平均分布。彼时,工匠会选择在摆轮上安置对角对称的不可自由旋转的螺钉,从而实现平均摆轮重量分布的目的。但如今随着加工精度的提升,该作用逐渐变得不再那么必须。
其二为实现手动调节摆轮转动惯量的目标。整个调节过程中,虽然摆轮与螺钉的重量都未曾发生变化,但因为旋入或旋出的关系,螺钉离摆轮中心的距离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最终影响摆轮的转动惯量,以此调节手表的走时快慢。额外一提的是,目前螺钉的安装位置主要分外摆轮外缘与摆轮内缘两种;至于螺钉的数量,则无定数。
Q
擒纵叉
擒纵叉,在机芯中是一个形似“扳手”的零件,由叉轴、叉头、进瓦、出瓦等组成。其中,出于减小摩擦的考虑,叉瓦部分一般由人造红宝石制得。当然,硅或碳晶等擒纵叉的叉瓦部分自然就不需要以人造红宝石为原料。擒纵叉在机芯中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与擒纵轮齿的释放、传冲、锁接等过程,将机芯原动系的能量传递给摆轮游丝机构后,再将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次数传递给指示机构以达到指示时间的目的。
额外提一句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擒纵机构中都有擒纵叉的存在,杠杆式擒纵、同轴擒纵等中有,但冲击式天文台擒纵、双向擒纵等中就没有。更何况,根据具体擒纵类型甚至于机芯型号的不同,擒纵叉的样式以及材质也会有非常显著的区分,但该零件的组成及其作用基本相同。
S
肾形轮
肾形轮,是机芯中用来指示时间等式的凸轮。该凸轮的形状,是以时间等式曲线为基础经过计算而得的,因形似肾脏而有着“肾形轮”之称。且,与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肾形轮也为一年旋转一周。机芯运行过程中,肾形轮的边缘起伏通过齿条,最终将时间等式的信息呈现于表盘之上。
时间等式的显现方式,目前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为差值的显现,就是在表盘上直接表示出时间等式的数据,最大的计量范围为-17钟至+14分钟,读取真太阳时需经过“平太阳时+时间等式”的计算;另一种为直接以两根指针分别指示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真太阳时数据直接读取即可。
48月齿轮
在万年历机芯中,有个核心零件名为“48 月齿轮”。顾名思义,其对应的就是4年中的48个月。该零件的结构非常与众不同,齿轮外缘设有48个深浅不一的凹槽,其中最深的凹槽代表的是平年的2月,相对较浅的凹槽代表闰年的2月,再浅一点的代表小月,最浅的则代表大月。运行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与48 月齿轮连接的杠杆会根据凹槽的深浅来以不同幅度拨动31齿的日历轮或日历专用凸轮,从而修正日历显示。
T
T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