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的穿搭是民族文化特性与审美情趣的一种载体,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服饰的流行特性、穿搭风格与时代同步,中国民众的服装穿搭风格,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国国民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趣以及对时尚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折射出了中国政治、经济、民俗、宗教、伦理、社会风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发展变化,是一面“时代的镜子”。
1978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国家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开始丰富多彩起来,人们的穿搭风格也开始有了变化。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可以说是中国飞跃的四十年,服装、穿搭风格从简朴单一的款式和灰暗的色彩中走出来。
而历史的变革延续到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价值取向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而服饰变化体现得最为直观,这点从我们平时的穿衣着装上就可以深刻地体现出来。再重新回顾曾经流逝的岁月,可以说服装的演变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进步史。
七十年代,当时人们还未从禁锢思想与自由的年代中解放出来,人们的着装是具有革命性色彩的,大都是军绿色,和单调的蓝色解放衣,鲜有色彩,而且式样单一,几乎千篇一律,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也就如同人们的穿着一样朴实单一。经济的不发达、市场的闭塞、信息的不流通导致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人们对于服装更是没有什么要求。那时的人们崇尚节俭的生活态度,对于服装基本都是大的穿完传给小的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对这一时期人们衣着的真实写照。
看过一个镜头,一位年轻姑娘围了一件红围巾去上工,受到周围人的指责,说她是“小资严重”,她愤然回到家,流着泪把围巾染成了蓝色。让正值青春妙龄的女性,终日裹挟在灰暗的世界里,哪有青春靓丽可言,简直是暴殄天物。
那个年代,衣服是束缚,人心是枷锁,令人悲哀。况且由于当时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一些商品要凭票供应,也局限了人们的穿衣要求。看过一帧照片,1979年,由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