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时装周作为中国原创设计发展推广的交流平台,历年来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设计师和服装品牌竞相发布创新大作。2021年4月17日18:00,上海视觉艺术学院(SIVA)2021届优秀毕业生服装设计作品展再次亮相国际发布舞台,于上海时装周800秀创意园区分会场展现。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作品秀展主题为“觉 Reconfigure”,主题构思更加具有时代意义,围绕疫情、和平、发展、大爱展开,我们解构、我们重置、我们沉思、我们觉醒、我们再出发。
本次展出的100套优秀学生作品,出自60多位毕业生之手,他们分别来自时尚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班、针织与时装设计班、以及视觉德稻服装与服饰设计实验班。作品以国际化设计视角和多元化的设计创意理念,充分体现出SIVA成衣设计与艺术创意相融合的教学特色,全方位展示了该专业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忠诚、卓越、创新、和谐”八字校训引领下,大师领衔、产教融合、培养具有设计创新和实践能力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对教育模式的前瞻性思考、探索与创新。SIVA与德稻实验班共生合作,将引领璀璨的未来,重置希望。
展现多元化、高原创性毕业成果
2021届时尚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届服装设计毕业生以大主题“觉”,经历新冠疫情后,我们的毕业生也显得格外成熟,在毕业设计作品中,他们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有因疫情反思自我,通过仿生设计手法,呼吁人们保护环境,注重生态循环;有关注到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隔离安全,呼吁人们保持社交距离的主题;有在特殊时期更加关爱弱势群体,为残疾人服饰形象做解决方案的主题;还有疫情期间,感受到中国从传统文化的美丽,如研究中医文化在时尚服饰中的应用,或研究中国旧式服装样式的改良设计运用;也有关注隔离期间,关注特殊时期人们心理感受,通过不同的服饰语言,表达或思念、或压抑、或愉悦、或悲伤的情感状态。毕业生们通过不同的主题灵感表达现代年轻人对时事的关心与对社会的大爱,展现出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对艺术设计的热情。在设计手法上注重新材料的运用,除棉、麻、丝、毛、羽绒、PV、针织等面料,多种新型复合材料、工业用料等的穿插运用,款式结构设计变化、展现服装的时尚感和层次感,服用功能性的创新设计展现毕业生对服装设计本源的思考。
2021届针织时装设计
我校针织时装设计专业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五年,虽然是新专业,但专业在融合国际师资以及优秀青年教师的带领下,深耕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将教学分为设计和工艺两大块,旨在培养既懂服装设计又懂针织工艺的复合型人才。针织专业的教学从棒针到手摇横机最后到电脑横机,让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个螺旋式的从浅入深的学习过程。除常年驻校外教之外,不定时邀请欧美大学教授来校参与教学活动,培养拥有国际设计视野及具有商业策划能力,且灵活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意设计的服装设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目前专业已与日本岛精公司,江苏金龙科技有限公司等针织企业建立教学合作,企业参与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也加强了专业技能培养。2021届作为针织专业的第二届毕业生,真正赶上了这一季特殊的时装盛会。新冠疫情后,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和看待事物的角度,我们的毕业生用针织艺术语言体现00后的态度及审美。针织与综合材料的混合搭配、针梭工艺上的创新、纯手工针织高定面料、动能转电能科技型面料、手感丰富的配饰……每一位同学的展示都是一个完整的系列,这些带有创意且又实用的针织品,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相信为疫情后的我们带来一丝温暖和惊喜。
2021届“视觉德稻实验班”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针织·运动)本科专业毕业生在葛丽婧教授(Prof. Jane Gottelier)、葛特立教授(Prof. Patrick Gottelier)及国际化教学团队的指导下,展现出真正多样化、高原创性的毕业系列作品。
2014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德稻教育集团合作成立“视觉德稻实验班” 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针织·运动)本科专业,由德稻服装及产品设计大师葛特立教授和德稻针织时装设计大师葛丽婧教授领衔课程设计。葛丽婧教授与葛特立教授撰写的专业大纲经过六年的实际教学,把西方教学模式的精华引进到中国时尚教育中。工作室以螺旋式项目教学,实践中学习的模式,创造了在中国语境下的独特国际体验。
这是视觉德稻实验班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针织·运动)专业学生第三次亮相上海国际时装周,作为经历疫情后的一批毕业生,在这样的一个时刻,不仅仅是中国,不仅仅是时尚行业,整个世界都可能因为这次疫情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有可能会一直都在。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毕业生关注并且接受了时代的挑战,在毕业设计项目中利用调研、发展、设计和发散思维,不仅肩负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而且在新冠疫情下,也尝试在创作作品中与这些更加纷繁复杂的问题对话,发掘作为未来具有责任感的年轻一代中国设计师的使命感,和利用创造思维给世界带来的美好。2021年6月即将迎来“视觉德稻实验班” 服装与服饰设计第四届毕业生,这群接受国际化教学的毕业生们將继续学业,出国深造、或进入时尚产业界发光发热,他们的才华将在时尚行业迸发无限能量,成为下一个明日巨星。
以教学改革为导向,探索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随着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创新性、实践性需求日渐渗透融入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产教融合已成为近年来国家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时尚设计学院秉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忠诚、卓越、创新、和谐”八字校训,以及“原创性、艺术性、实践性、前瞻性”四性统一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院校”的办学目标,牢固树立“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的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师领衔原创工作室教学”、“以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分制与项目制教学”、“以市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办学”的三大核心办学模式。在深化“国际合作、产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十五年来已取得颇为丰硕的教学成果。
创新“国内外多元师资+企业项目+本科教学课程”教学模式
时尚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共包含服装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时尚设计与传播、针织时装设计四个方向以及表演专业下的时尚表演与推广专业方向。教学改革以“工作坊合作课程”为抓手,逐步形成了“国内外多元师资+企业项目+本科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国内外大师领衔,企业项目为主线,业界精英为师资,课程教学为目标”的工作坊合作模块课程教学方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衣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更开放、更有效的产教融合模式。
目前,学院已经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以市场创新产品为导向提出课题为课程建设注入资金,提供学生实践场所,学校组织优秀师资和企业紧密配合,将教学环节融入产品研发之中。课程中的教学成果可以很好地转化为企业产品。通过将学校的理论教学、设计理念和企业的设计需求、设备技术条件等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模式。
结束语:
今年,疫情过后的春天,显得格外温暖,2021届优秀毕业生服装大秀在这时期再次亮相上海时装周,来之不易,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向学校、企业和社会呈上的一份成绩单。2021年,学院将继续践行“大平台、模块化、项目制、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强化本校师资水平,不断引进更加优秀的国际师资和企业精英团队提升教学品质,与政府、企业联动,为学生搭建优质的就业与创业平台。学院将以国际化的视野引导学生将创意设计与市场进行有机融合,深入探索“产教融合、需学研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向社会和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